您好,欢迎光临!

新闻动态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动态 > 新闻动态

危亦林与脊柱骨折悬吊复位法

2020-03-23 来源:傲骨说健康 作者:三元骨伤 浏览量:3776

 

现代人对中医的印象是一种基于中草药复方汤剂的补充医学,一般用于亚健康的调理,或者是部分不治之症的姑息治疗。

 

其实,真正的汉医在骨伤、外科、急救以及杂症等领域都有很多建树。

 

元代名医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正骨兼金镞科》中就创新性地记录了大量中医骨伤的治疗方法和医案,时至今日,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骨伤医师的摇篮

金元时期,战乱不断,加之开疆扩土的征伐,促使海外贸易非常兴盛,在此背景下,对于医学的发展以及危亦林的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元代是一个很崇尚军事的朝代,元代的战争比较频繁,只要有战争就会有人受伤,包括刀、枪、剑、矢等射杀之伤,以及在骑马过程中不慎造成的骨折和日常练兵、习武所产生的伤害。这些外伤会比和平时期来得很多,因此,特殊的社会环境,使得元代的医家积累了很多骨伤治疗的经验。

 

《世医得效方》是危亦林花费了10年时间所写成的。对后世中医最重要的影响是独创的骨折和脱臼的整复方法。

 

《世医得效方•正骨兼金镞科》

危亦林医师是江西南丰的医学教授,他们家是世代相传的中医,他想把这珍贵的经验记录下来,就花费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写了一本书:世医得效方。危亦林医师把他认为有效、得效的方剂和治疗方法都记录下来,全书总共有十九卷,在他的第十八卷中,也就是所谓的正骨兼金镞科这卷中,就留下了很珍贵的资料,其中记载了各式各样的骨折,包括骨折的位置形态,以及如何去复位。

 

危亦林主张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利用动静活动的调养,这样就可以恢复的很好。

 

:动静结合是中医正骨的一大特征,它使骨折断端的微动固定与贯穿骨折愈合全程的康复训练完美结合,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和应力依从性重建。

 

 

脊柱骨折复位法

在书中记载有一个悬吊复位法。它讲的是在腰椎骨折之后,应该如何去整复。方法是让病人俯卧位在床上,通过悬吊的方式,把脊柱骨折断端撑开,这就是人类的文献史上所能找到的最早的资料。西方直到600多年以后,才由一个英国的医师记录了类似的治疗方法。从这里可以看出,危亦林当时的医学成就是多么的了不起。

 

脊柱骨折在今天处理起来都并不是很容易处理的病症,而危亦林首次记载了脊柱屈曲型骨折,并强调用悬吊过伸法复位和固定

书中云:凡锉脊骨,不可用手整顿,须用软绳从脚吊起,坠下身直,其骨使自归窠,未直则未归窠,须要坠下待其骨直归窠,然后用大桑皮一片,放在背皮上,衫树皮两三片,安在桑皮上,用软物缠夹定,莫令屈,用药治之。

 

指出脊柱骨折是由于锉伤,即间接暴力引起。这种间接暴力往往造成脊柱屈曲骨折,单纯用手整复是不可取的,所以采用悬吊过伸的复位方式,并强调要“身直”、“未直则未归窠”这表明在复位过程中脊柱必须过伸,否则骨折不能复位。骨折复位后用木夹板固定。与现在临床应用过伸复位法、石膏背心或支具过伸位固定方法治疗脊柱单纯压缩性骨折同出一辙。可以说危氏的脊柱夹板固定法是今天固定方法的起源。在他的“未直则未归窠”的观点启发下,明、清两代又产生多种过伸法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危氏悬吊过伸复位法成为中国医学骨科对世界医学重要贡献之一。近代英国医生达维斯(Davis)于1927年才提出悬吊复位法,已晚六百余年。

椎体压缩骨折复位原理

:危亦林悬吊复位的理论依据是椎体压缩骨折后需要拉伸复位,如果位于椎体前部的前纵韧带连续性基本完好,则可以利用重力牵张脊柱,使前纵韧带伸张、拉长,这样一来,附着在前纵韧带上的骨折块就得以舒张复位了。因此,此法的应用需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一是,脊柱骨折类型是单纯压缩,没有合并脊髓损伤;二是,前纵韧带基本完好,能够传递重力牵张,发挥复位作用;三是,患者体质较好,能够承受倒立、悬吊带给身体的不适。

 

 

 

涟漪传讯

虽然很多中医骨伤医师都羡慕西医骨科开刀技术好,而在骨伤治疗的功能性恢复层面,中医骨伤的领先性是毋庸置疑的,只要聪明的你认真研究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就一定也会成为了不起的医师。

 

叶劲大夫

湖北省中医 · 专家门诊时间

花园山门诊(每周二下午);凤凰门诊(每周四下午)

 








感谢您的关心与支持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