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的起源
中医灸疗越来越被探究医学替代疗法的有识之士所认可和采用,这种简单易行、集保健与医疗于一体的传统疗法究竟发源于何时何地,似难以确切考证,但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们不妨联想一下人类的起源,二者似有某种相似度。
现代人类的由来:世界为人类的发生作了长久的准备,也许这是对的,因为人类起源于一连串的祖先,这一连串的祖先中只要失去其中的一环,就没有人类了。大约450万年前,人和猿开始分化,产生腊玛古猿,以后,腊玛古猿演化成二百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进一步再发展为现代人类…
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地球文明产生与发展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类依靠自然物生存,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在距今约一万年前,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出现,它构成文明发生的前提。有证可考的人类文明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古埃及文明则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
:无独有偶,先祖在与自然的生息共存过程中,利用砭石、灸熨以及药草来祛除疾病,康复保健,并获得丰富的经验,遵循这样一种思路,就不难理解有关灸疗的产生与发展脉络。
早在北京猿人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懂得用火和灸。
说文解字:灸,灼也,即以火烧灼之意。先人们在用火过程中,可能因偶而不慎灼伤,结果却使身体另外一部分的病痛得到意外的减轻或痊愈,多次的重复体验,于是便主动地以烧灼之法来治疗一些病痛,逐渐产生了灸疗法。
:观察事物的维度决定了认知世界的高度,觉悟的经纬限制了想象的空间。在对可识现实世界进行深入观察以后,就很容易形成以上观点,因为严谨的探索者所能够推断的结论也不过如此了,几乎不太可能拿出更加可靠的依据来放飞人类的想象,这是科学的态度决定的,不可浪漫…
有关灸疗的文献记载只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更早的记载还有待未来的发掘。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是迄今最有价值的考古发现之一。
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它们既是关于经脉的专著,又是记载灸法的最早的医学典籍,其内所提到的各种经脉病症,均采取灸疗其所属经脉之法,其中一些病症甚至可以“久(灸)几息则病已矣”,同时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亦提到灸法和熨法。
产生于奏汉之际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把灸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灸疗的基础。
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素问·异法方宜论:灸者亦从北方来。
说明灸法的产生与我国北方人居住条件、生活习俗和发病特点有关,同时,指明灸疗的发源地在北方。
素问·异法方宜论: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痈。
灸法具有升阳举陷、补阴壮阳、散寒逐瘀、畅通经脉、益气养血等多个方面作用,灸法的适应症包括外感病、内伤病、脏病、寒热病、痈疽、癫狂等。
灵枢·官能:以火补之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这是指灸法具有补、泻二种不同功效,反映在施灸手法的变化上,由此可见,艾灸并非简单地拿在手上烤、炙穴位,更不可随便放在容器里发热,如同保暖盒一般,那就失去艾灸的药疗作用了。
东汉•张仲景指出:灸法宜于三阴经病,或于少阴病初起,阳虚阴盛时,灸之以助阳抑阴;少阴下利呕吐,脉微细而涩时,升阳补阴;或厥阴病手足厥冷,脉促之证,灸之以通阳外达;脉微欲绝者回阳救逆。
灸法禁忌则包括太阳表症、阳实热盛、阴虚发热等,这些,对后世医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艾灸的作用是温里散寒、通经活血、舒筋活络,其性温燥、辛通,但凡出现口干烦渴、便秘溲黄、燥热多汗者,应该在大夫的指导下谨慎使用,不可盲从、跟风施灸。
在非医学书籍中,也有不少灸法的记述
:一些医学奇人、轶事可散见于官方正史和民间野史中,且多以个案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后人,其中的是非曲直不能简单地用现代科技尺度来苛责与评价,毕竟这一些案例发生在距今遥远的古代,目前尚无法考证其真伪,还是对此心存敬意就好了。
左传:攻之不可,达之不及。
这是公元前581年,医缓给晋景公诊病时说的话,其中“攻”字,一般认为应当作“灸法”。
庄子·盗跖: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这是非医药文献中最早提及“灸”字的记载。
孟子·离娄: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在非医学著述中,如诸子百家,灸法则被经常用作引喻言事的题材,这就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灸疗之法已经相当盛行了。
叶劲大夫
湖北省中医院 · 专家门诊时间
花园山门诊(每周二下午);凤凰门诊(每周四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