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新闻动态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动态 > 新闻动态

祖国医学治病必求于本 ——“ 本 ” 在何方

2019-06-04 来源:三元说健康 作者:叶鸣 (编辑:金聪) 浏览量:1838

 

前言:最近一个美国医生来中国讲学,非常震撼在中国的医院里,病人排山倒海,缴费的队伍能够排一公里。美国医生感到很惊奇,为啥会这样?难道中国人的体质特别差?人人都有病,都需要到医院治疗?他看了中国同行的许多病案,发觉百分之八十的病人不需要进医院。其实很多疾病只要我们能做好预防,那么又何须在这酷暑之际前去医院呢? 


 

伴随着国家层面对中医药医疗保健作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有关中医药的是是非非也是越愈演愈烈,这里有二个情况无法避免,一是国家管理层对医疗现状不满,很失望,故有方针政策的调整,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二是,伴随国家医疗政策的倾斜,获重视的一方就会被重点关注,如果其自身不能约束好自己的行为规范,自然是众矢之的,成为被口诛笔伐的对象。

 

在此,我们不想被卷入是非曲直的漩流之中,只是本着对祖国医学的个人认知,推介一下中医药治病、防病和延年的三个层面。这里,只做概括,不会深度展开。

 

首先,谈一谈中医“治病”的理念,这里的病是患者后天所罹患的疾病,这是古代医家最不愿看到的局面,因为病已成,再好的药也解决不了疾病最根本的问题。

 

正如医典《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所说:“夫病以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现代人就是如此,总把自身健康寄托在医疗保障之上,一有健康问题就求大夫,甚至拖延失治以后,致使病入膏肓了,还要求大夫能救死扶伤,最好是起死回生,给予患者健康身体。否则,就以投诉、官司、索赔,甚至暴力相向,破坏医疗秩序等等劣行,对付医疗人员。其实,对于这样的病症,古代医家也是无能为力、回天乏术的。如果此时还在奢望治病求本、断除病根,只能说这样思维的人是过于理想化或另有所图。

 

既然如此,中医就把人类的健康寄托在预防疾病上,防病总比治病更好,而且容易被接受,医患关系也更融洽。问题是如何防病?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由此可见,古代医家教导人们要慎起居、节饮食,合四时阴阳的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依从生物节律变化调整自身的作息规律,与天地的运化相适应。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能使五脏六腑的机能活动达到平衡,气血通畅,百病不生,就很了不起了!但要想更加长寿,就还有更高的境界等着你,就看你是否愿意去争取了。 


 

我想,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更加长寿,但很多人却不知如何做到?接着看下一句:“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曾有一位同仁说这句话说得不对,既然“未病”,为何要治,治的又是什么病?现在的医家多将“治未病”理解为“防病”或“防传变”,这样理解看似合理,但问题是古代汉语“治病”与“防病”不加区别吗?

 

其实,这里的“未病”指的是“隐疾”,就是承之于先天或受之于父母的疾病,一般的情况下会隐匿在体内,无法知晓,到了特定的时候才会突然发作的疾病,临床常见老年人突发疾病,治之不及的情况,就是“隐疾”爆发的证据。

 

假如真能通过自身的修行,达到隐疾自消的境界,则真是应了某剧唱词:“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变愿景为现实!

 

涟漪传讯

 

千百年来,古人的养生防病理念,源源不断地贯流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保健活动。不生病,少发病,健康长寿才是人类卫生理念的最高境界,要正本清源,提高预防医学的水平,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家园!

 

叶劲大夫

湖北省中医院 · 专家门诊时间

花园山门诊(每周二下午);凤凰门诊(每周四下午)

 








感谢您的关心与支持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