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新闻动态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动态 > 新闻动态

汉医传奇(四十二)| 刘完素与河间六书(上篇)

2019-02-18 来源:三元说健康 作者:三元岐黄 ( 编辑:金聪 ) 浏览量:3380

 

黄帝内经是汉医理论的源流,历代医家都是以这本书为起点开始了医学上的探索,而金元时期医家刘完素,生平最喜欢黄帝内经的素问,而他提出的六气皆从火生,形成了后世非常著名的河间派,并形成了传世医学专书《河间六书》。

 

火热论 


 

因为时代的不同,中医的外感病有伤寒病,和温热病之别,张仲景为伤寒病奠定基础,而温热病的治法,则是从刘河间开始的。

 

现代中医认为,伤寒宗张仲景,热病宗河间,外感理论上是中医传染病的统称。在东汉,伤寒论我们就称为伤寒,而到了金元时期,就成为温病,从东汉以来的1000多年,历代医家多半会遵循伤寒论的理论,用伤寒的方式来治疗这些外感病。可是环境气候的变化,时代的演变,人患外感病,发病的模式发生了变化。

 

刘河间观察到,病患有咽喉肿痛,眼睛红,耳朵痛,这些都是有火气的病,以前大概所有的医师都会用伤寒论的方式,这一套思维模式在治病。可是刘河间,他把伤寒论的理论进行了扩大,他知道这些火热的病,要用寒凉的药来治疗,累积了很多经验以后,他就创造自己的理论出来。 


 

刘河间提出火热论,认为六气皆是火生化,是致病的主因。六气也就是六淫,也就是自然界对人的影响,风,寒,暑,湿,燥等,不管怎么样,他们最后都会化为火气,这个火气如果到了发病的程度,就称为是六淫。

 

六淫中的风有外风,外风指的是大自然的风;而内风则是由于脏腑失调所引起。

风在中医里称为是百病之长,在我们讲风,寒,暑,湿,燥,火里面的治病,大概都合并了风。因为风,一年四季都有风,那可能有风寒,风热,风湿,风有一种特性叫做善行而数变;跑得快,变得快的特性,这些都属于风。比如我们医学上有中风,这个病人突然意识不清,半身麻痹,病症就变化的很快;在比如说荨麻疹也是这样的。 


 

正常的火,是维持生命的元气,是一种能量,但是如果火太旺,就会致病,内火是因为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外火除了感受温热的邪气以外,如刘河间所说的,六气皆会化火,六气侵袭人体,皆有化火的可能。

 

其实,温,热,火在形式上差不多,但是程度上有区别;火气大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你感觉很口干舌燥,喝水不太解渴,眼睛干干,红红的,晚上睡不着,这些都叫火气。 


 

刘河间说六气皆从火化,暑热燥三邪容易生热化火,对于一般人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而风邪,湿邪和寒邪化火,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有实际的意义。 


 

以风而言,我们常常说煽风点火,或者风乘火势,风越大,则火会越热。

 

湿邪化火,是说水气瘀滞,使得体内的营气,卫气受到阻滞而化火。

 

寒气和火看似对立,但是寒气会造成体表收敛,产生发热无汗的问题,进而化火。

素问探源 


 

刘河间生平最喜欢黄帝内经的素问,而他提出的六气皆从火生,也扩大了素问火热病的范围。我们内经分为灵枢和素问。 


 

在灵枢大部分都是属于跟针灸的穴位治疗方式,会比较有关系,而素问则是我们中医的理论基础,跟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这些理论都比较有关系。

 

我们知道在内经里面有一个病机十九条,他把他扩大到火热的病症,有五十六种,除了将病机的范围扩大,他的用药方式和其他的医家也有所不同。因为那个时候患者的症状,都是以火热,发炎为主。他用的药都会比较寒凉,可能那个时代是战乱年代,人民的营养都不是很好,还有营养都不是很好,在治疗这些患者的时候,他还是会注意,不可以用太寒凉的药,或是用的太久,另外他也会考虑用一些,甘温的药,像是人参,当归去辅助治疗。

 

刘河间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方子,叫做防风通圣散,他是可以治疗表里病的,也就是说表里同治。

 

六邪的产生,跟环境气候皆有关系,因此,四季皆有对应的外邪; 


 

春天的主气是风,春天要多防范感冒,头风等;

夏天的主气是暑热,夏季的高温,容易让人产生体温高,多汗,和中暑的现象;

夏末秋初之间,中医称为长夏,此时的主气为湿,湿气会造成湿疹和皮肤病,也会影响皮肤的运化。

秋天的主气是燥,此时容易口干舌燥,大便干燥;

冬天的主气是寒,若寒邪入侵人体,可能会畏寒,四肢冰冷,若伤及筋骨,则会感觉关节酸痛。 


 








感谢您的关心与支持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