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骨折:手把手教你如何用药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
骨科医生对于骨质疏松骨折,可能由于职业习惯,很关注手术方案,对于如何抗骨质疏松,常常忽视,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些要点。
骨质疏松骨折的特点及治疗难点
1. 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骨丢失加快,骨质疏松会加重;
2. 骨折多为粉碎性,难以获得满意的固定;
3. 内固定易松动,植骨易被吸收;
4. 骨折愈合时间长,易发生延迟愈合、不愈合;
5. 再骨折风险大;
6. 多为老年人,常合并多脏器疾病,全身状况差;
7. 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双能 X 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
根据《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 版)》,年轻白人女性峰值骨量减少 2. 5 标准差(-2.5 SD)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由于黄种人峰值骨量低于白种人等原因,国内推荐使用低于峰值骨量 2 标准差(-2.0 SD) ,或者骨量下降 25% 作为诊断标准(表 1)。
骨折后抗骨质疏松用药建议
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主要有如下几个要点:
1. 合理使用钙剂
钙需要量为 800-1200 mg,骨折后补钙剂量应酌情适当加量。建议分多次服用。
2. 推荐活性维生素 D 3
建议用法为 0.25-0.5 μg/d,不仅能够增进肠钙吸收,促进骨形成和骨矿化,而且有助于增强肌力,提高神经肌肉协调性,防止跌倒倾向。
注意定期监测血钙或尿钙。
3. 降钙素
如鲑鱼降钙素皮下或肌内注射 50 IU/d,鼻喷剂 200IU/d。能够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质量、增强骨的生物力学性能、降低椎体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还有止痛作用。
但少数患者可有面部潮红、恶心等不良反应,其中多数患者症状可在数小时内自行缓解,有明显药物过敏史者禁用。
4. 双膦酸盐
如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唑来膦酸钠等,可提高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及再骨折发生率。阿仑膦酸钠有口服 70 mg/w 和 10 mg/d 两种用法,应在当日首次就餐前 30 min 以一杯白开水送服,矿泉水不可用。
为减低药物对胃与食管的刺激,服药后至少 30 分钟内避免躺卧。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5.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
如雷洛昔芬 60 mg/d,服药时间不受饮食影响。在提高骨密度、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方面有良好疗效。
少数患者服药期间会出现潮热和下肢痉挛症状,潮热症状严重的围绝经期妇女不宜使用,有静脉栓塞病史及血栓倾向者(如长期卧床、久坐)禁用。
6. 锶盐
如雷奈酸锶 2 g/d,睡前服用。具有双重作用机制,可提高骨强度、降低椎体及髋部骨折的风险。
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恶心、腹泻、稀便、皮炎、湿疹等。有静脉栓塞病史者慎用。
骨质疏松骨折危险因素
1. 主要危险因素
跌倒,低骨密度,脆性骨折史,年龄大于 65 岁,有骨折家族病史。
2. 次要危险因素
嗜烟,酗酒,低体重指数,性腺机能减退,早期绝经(<45 岁),长期营养不良,影响骨代谢药物使用史(糖皮质激素、肝素等),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
如何预防
1. 戒烟限酒,均衡膳食;
2. 保持适度体重;
3. 肌力锻炼及全身平衡性与协调性锻炼;
4. 户外活动,增加日照;
5. 采取措施,防止跌倒;
6. 预防性正确用药。
骨密度检测一般建议间隔时间为一年,病情发生变化或为调整治疗方案可半年复查一次。过于密集的检查没有必要。
本文来源于骨科时间 感谢作者分享!